怎么玩受伤游戏
1、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青花会游戏百科”,作者“李红袖”。本文将会对游戏中各类伤口,受伤的类型以及各类角色在受伤状态下的行为进行简单的总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游戏中关于受伤和伤口是怎样进行表现的。一、受伤表现的剧情意义。角色受伤在游戏中对于剧情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说受伤会被作为游戏剧情里面的一个“引子”事件,作为收尾事件或者高潮事件基本上没有见过,回想一下,你有见过哪个游戏的高潮部分是描写“是如何身负重伤”的么。
2、基本上“复仇”“战斗”,这样的事件作为高潮的比较多。当然你也基本不会看到“身负重伤,”这样的结局吧。但是受伤往往会推进剧情的发展,像是一个“开关”——有人受伤,队伍要去为同伴复仇,比如泰兰德追杀萨维斯。去寻找伤药;老人物“退出江湖”,引出新人物,通常是主角,比如燕南天伤残;主角们陷入阴谋的标志,这里借用个“热点”,比如《人民名义》中陈海重伤昏迷,
3、泰兰德追杀萨维斯二、受伤表现在游戏性上的意义。“受伤”这个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到玩家的游戏体验。首先“受伤状态”有可能导致队伍成员的直接退场,比如《实况足球》中,伤病的球员要离开赛场一段时间不能上场比赛,这是最好的例子。另外“受伤状态”会导致角色各项数值下降,例如《足球》中受伤的球员只能缓慢地带球,机动性、射门、长传等能力基本丧失,宛如一个废人……。
4、最后,依然是“能力下降”相关的表现形式,角色的受伤可能会导致原本可用的技能被“锁定”不能用。三、伤口的视觉表现。人类或者大多数人形角色在受伤之后会习惯性用手捂住伤口,比如眼部被攻击会捂住受伤的眼睛;腹部被打伤身体会蜷缩并用手捂住腹部;行走的时候游戏中通常以“单手捂住腹部、驼背、一瘸一拐地行动”来表现“伤员”的状态,同时根据受伤程度的轻重,移动速度的受损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伤的越重,行走越慢,《生化危机》和《红色警戒》系列中都有表现,红警中残血步兵是以“缓慢爬行”的姿态移动的,而其它一些特殊种族对于“受伤”则有着独特的表现,例如鸟类表现为羽毛脱落;石像、石头人等“岩石系”则是表现为“表面脱落和残缺”,《英雄联盟》中“熔岩巨兽”的被动,机械类角色则还可以表现为“生锈”,并且机械类角色不伤则已,一旦受伤,基本上都是“断肢”级别的,《星球大战》中的3,
5、布里茨的“锈迹斑斑”皮肤原画。而对于伤口本身的视觉描绘,一般来说分为“刺伤”和“割伤”两种类型。“刺伤”是利器沿靠近竖直方向扎入所造成,伤口的视觉效果通常为“圆形伤口”,当然可能会根据利器的外观有所不同,不是标准的圆形,游戏中在利器刺入的瞬间,鲜血往往是四散飞溅开来,类似“开花”的效果,血渍是一个个“圆点”。伤口的口径、颜色以及深度可以分别反馈出兵刃的尺寸、是否淬毒、受伤时间以及攻击者的力度这些信息,比如游戏中描绘一名强力冰法的时候,并不用正面描写这名冰法的背景履历,只需要给一个被这名冰法用冰枪打伤的人员一个镜头特写就好了,这个镜头里面往往伤口的口径大的夸张,伤口直接是贯穿人物,在身体上开了个洞,大家就能够想象出这是多大,穿透力多强的冰枪大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能够轻松控制这种程度冰枪的冰法是多么犀利,而伤口如果发黑则是说明已经中毒。
怎么玩受伤游戏
1、当然了,有的时候单纯为了表现伤者的痛苦和严重,也会使用“伤口表面积很大,贯穿深度很深”的表现形式。“割伤”通常也来自利器,但是利器不是以“直刺”的形式袭击目标,而是“横砍”或者说“劈”的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被野兽袭击的抓痕以及被刀斧等利刃砍伤的伤痕,所以常见的割伤痕迹是以“带有锯齿状的直线”为主。被砍中之后喷血的效果通常是“洒成一线”,血液无论是溅在袭击者身上还是旁边的墙上,血渍都较为“规则”,形成类似直线或者新月的形状,从善后的角度来说,砍出来的血渍要比刺出来的要方便收拾。
2、另外相对于刺伤而言,割伤则是喜欢用伤痕的长度来反应伤势的轻重和袭击者的力道,割伤的伤痕越长意味着造成的伤痕越大,比如《侍魂》系列中的牙神幻十郎就采用了疤痕造型来衬托他所面对敌人的险恶。《侍魂》牙神幻十郎。
3、而从伤口的“首尾宽窄”来看,也能够判断袭击者是从哪个方向进行攻击动作的。最后是“内伤”。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钝器造成的伤害。
4、通常来说像是锤、权杖之类的钝器很少会打得满地鲜血,最多就是一榔头下去把人家打得脑袋开花鲜血和脑浆混着流一地。然而如果力道没到那个程度,在伤口的描绘上,无论是游戏、影视还是动漫,都喜欢用“淤青”来进行表现,和前面的两种伤类似,淤青表面积的大小可以透露出钝器击打面的大小以及袭击者的力度,另外“骨折”也常常伴随着“钝器伤害”的出现,这一般是用来表现伤者的伤势严重程度以及袭击者力道大小的。
5、在游戏中,“锤”和“晕眩效果”经常也会挂钩,“重击导致晕眩”也是对这种“内伤”的表现形式之一。风暴之锤,3里最具威慑力的技能。